欧洲商业评论:中国在希腊人眼中的形象

直播 04-07 阅读:27 评论:0
欧洲商业评论:中国在希腊人眼中的形象

  然而,在诸多关于“中国在希腊人眼中的形象”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存在三个明显的矛盾之处。首先,虽然在生活水平、社会凝聚力、政府组织形式、劳动保护、环境等方面,中国并没有对希腊人展现出吸引力,但希腊人普遍对中国的未来十分乐观并认为中国是希腊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合作伙伴;其次,虽然希腊民众认为中国不断增长的实力对欧洲构成了“威胁”,但他们却认为中国的发展对希腊是有利的,他们似乎认为希腊不属于欧洲;第三,虽然大多数希腊人坚决反对全球化,但很多希腊人却认为作为全球化受益者的中国能够帮助希腊经济摆脱危机。

  截至目前,各项问卷调查所展现的希腊民众对华态度的矛盾之处说明,实际情况比我们在表面看到的要更加复杂。针对这一现象可能存在多种互不矛盾的解释,不过有两个因素是所有这些解释都会涉及到的:其一是希腊正在经历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其二是希腊人如何看待21世纪的自己。

  希腊社会正在经历严重的财政和经济困境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和政治乱象,这一切对希腊民众看待问题的态度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内容涉及的从2008年到2018年这段时间与2009年债务危机之后希腊经济紧缩的10年是高度重合的。希腊社会在2010年之后遭受了集体性的精神创伤,他们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上感到焦虑、沮丧,内心有深深的不安全感。在这段时间里,希腊民众对一个国家是敌是友的判断发生了很大变化。

  希腊民众在媒体上看到的中国

  虽然中国并非希腊舆论场的焦点,不过希腊媒体涉华报道的数量并不少。如果一个希腊人对中国感兴趣,他能够找到关于这个崛起中超级大国的足够信息。

  在希腊媒体的涉华报道中,两国经济关系的内容占了很大比例。其中很多报道都与中国对希腊的投资有关,此外中国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倡议也是希腊媒体经常关注的内容。许多报道都提到,希腊是欧洲的门户,而且希腊还是从地中海到中欧地区陆上走廊的起点。两国之间的文化合作很少引起希腊媒体的注意,不过媒体对两国在文化领域的合作有很积极的评价。

  虽然希腊媒体一些涉华报道的内容和态度稍显负面,不过这些报道总体来说是客观和平衡的。一般来说,希腊媒体会根据自己的党派倾向来调整涉华报道的立场。当一家媒体所支持的党派取得政权时,这家媒体就会对中国变得更加友好并优先报道希中关系的有关内容,不过我们只能称之为立场微调,整体的舆论倾向是不变的。

  关于媒体对中国在希腊形象的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研究所得出了两个结论:其一,虽然要理解神秘的中国,人们需要更多的信息并寻找更广阔的信息来源,但希腊媒体的确帮助希腊民众增加了对中国的了解;其二,希腊媒体的涉华报道似乎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但那些报道并没有对希腊官员的决策和希腊政府的外交政策产生影响。

  在媒体报道背后真实的中国:一种模糊的文化亲近感

  塑造中国在希腊形象的一些因素并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那么显而易见。希腊媒体已经对经济和地缘政治领域两国之间的蜜月关系进行了大量详尽的报道,媒体上也对上述内容进行了很多理性的讨论。不过非常有趣却很少受到关注的一点是,希中两国在文化领域是互相理解和欣赏的,这也在两国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希中两国都为自己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与文化有关的倡议会经常成为媒体上头条的选题,两国民众也对这类报道持欢迎态度。希中双边关系中的文化外交倡议大多是由中方发起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两国民众的互访交流提供了机会。从2007年9月到2008年9月是中国的希腊文化年。2017年是希中文化交流与合作年。2017年4月,雅典举办了第一届古代文明论坛。

  希中两国之间在历史文化方面的亲切感为国际经济关系研究所关于希腊民众对华态度问卷调查中的第三个矛盾提供了解释:由于希腊民众对中国历史文化存在亲切感,许多希腊人下意识地将中国视为令人惧怕的全球化的一种更加容易被人接受的表达载体。比雷埃夫斯大学2014年1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9%的希腊受访者认为希腊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有相通之处,38.2%的受访者坚信两国文化之间存在“大量共同点”。这项调查还显示,很多希腊人认为中国是一个遥远的国家,中国文化与希腊文化不同,两国文化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特定的关联。虽然很多希腊人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但他们在表达尊重的同时也觉得自己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疏离感。

  希腊民众对中国的看法被四种不同的、在某种程度上互相冲突的观点所影响:首先,虽然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重大进步,但这个国家仍然是一个面临很多社会经济挑战的发展中国家;其次,中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第三,在漫长的危机过程中,希腊民众希望中国能够在金融领域为希腊提供支持并成为希腊的潜在盟友,以帮助希腊对抗西方和欧盟的债权国;第四,虽然大多数普通希腊民众对中国历史一无所知,但希腊社会有一种模糊的印象,认为中华文明与希腊文明同样辉煌,并且认为两个文明之间存在关联。

  希腊民众之所以对中国抱有好感,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希腊与欧盟之间的嫌隙。正如本文在前面提到的,希腊社会在2010年之后遭受了集体性的精神创伤,在这段时间里,希腊民众对一个国家是敌是友的判断发生了很大变化,希腊一直在寻找新的盟友。在这个时候,中希两国越走越近,两国已经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希腊需要从对华合作中获得可见的利益

  希腊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并非基于两国之间的历史纽带,而且其中掺杂了希腊对中国并不稳定的文化亲近感。理论上来说,这是不可靠的。例如,一些复杂情感存在于很多涉及中国对希投资的媒体报道中,与投资项目本身相比,中国对希投资往往成为希腊媒体关注的话题。换句话说,人们对中国投资的期待可能已经超越了真正的发展本身。

  2010年之后,欧盟在希腊的形象受损。这种情况可以发生在希腊任何一个伙伴国家身上,包括中国。因此那些对两国关系过于高调乐观的评论可能会造成意外的负面影响。中国对希腊有意义的、普通民众可感知的投资活动,以及最为重要的为希腊民众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将有助于中国巩固自己的正面形象。如果两国政府希望希中关系今后能够深深扎根并稳定发展,那么他们就必须体察希腊民意的脉动。

  (观察者网马力摘译自2019年2月27日“欧洲商业评论”网站)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网友评论

相关推荐

文章排行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