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防烟、防油性颗粒成为这一时期口罩的主要用途

西甲 04-02 阅读:29 评论:0
防尘、防烟、防油性颗粒成为这一时期口罩的主要用途

  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10个多月里,口罩逐渐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优质伴侣——病毒来袭时,它守卫我们的健康,烈日下、大风中,它呵护我们的脸庞,24小时随叫随到。

  如此优秀的口罩是怎么养成的呢?

  口罩的前世今生该好好叨叨了。

  古代

  在古代,人们还不知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对于飞沫传播更是知之甚少。

  虽然知道有些病会传染,但是古代人也没什么好办法,主要还是靠死扛和隔离。比如,康熙皇帝小时候,北京城闹天花。康熙就被带离紫禁城,跑到乡下避痘去了。然而,康熙还是没能逃过天花的追杀,被感染了。好在出完痘就恢复健康了,只可惜留下了一脸麻子。

  在这段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还不知道呼吸道防护。只知道用袖子、衣物、围巾、丝巾等等遮挡口鼻部,阻隔异味。

  除了常规物品,也有比较重口味儿的。罗马时期,普林尼用动物膀胱制作了一款口罩。

  什么?膀胱?!对,你没看错,就是膀胱。查文献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是个狠人!再往下看才知道。原来啊,他自己并不用,这只是给矿工防尘用的。这......

  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围巾、衣物都没什么用,防不了病毒。

  十七到十九世纪

  这一时期,是现代口罩成型的前期。微生物理论的发展以及对传染病的认识,为口罩的发明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①1674年,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了微生物;

  ②1861年,巴斯德证实空气中存在微生物;

  ③1867年,李斯特提出“微生物可以造成伤口感染”。

  有了上述理论的指导,1897年,为了避免呼吸、咳嗽产生的液滴溅入患者伤口造成感染,波兰的Mikulicz医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医用口罩。这款口罩很简单,不夸张的说,就是“一块纱布+两根绳”。用的时候,用两根绳子系住一块纱布,盖住口鼻部,就行了。

  虽然简单,但是却把人类带进了现代口罩的大门。

  随后数年,欧洲的医生又对口罩进行了一定改进,但进展有限。

  20世纪前20年

  (1)中国首款爆款口罩

  1910年冬,鼠疫由西伯利亚传入哈尔滨,迅速蔓延至东三省。时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的伍连德临危受命,赴东北抗疫。

  深入一线研究后,他发现该病主要由飞沫传播。阻断飞沫传播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防疫策略。为此,他发明了一种简易口罩。

  有多简易呢?①准备两层外科纱布;②中间放一块吸水药棉;③裹好后两端剪开做成绑带。防鼠疫口罩 get!

  凭着制作方便、成本低廉以及防护效果不错的优点,这款口罩迅速火了,成为防控鼠疫的利器。

  话说,伍连德应该能得诺贝尔奖,可惜了!

  插个小故事:当时的法国医生Mesny是个杠精,他不相信伍连德的理论,去看鼠疫病人的时候也不戴口罩。然后他就中招了,两天后驾鹤西游。

  (2)西班牙大流感

  据估计,这场流感至少造成2500万人死亡,比一战死亡人数还多。

  说是西班牙大流感,实际上最先是在美国暴发的,随着战争、经贸往来,传入欧洲,在一战后期达到高潮,直到1920年才结束。倒霉的西班牙背了锅。在这次疫情中,上至政府、下至百姓都认识到了戴口罩预防流感的重要性。

  不戴口罩,甚至不能乘坐公共交通,跟现在是不是很像?

  售票员:不戴口罩别上车,撒丫子跑吧。

  经过这两次大的传染病疫情,通过佩戴口罩来预防传染病已经成为共识。但这一时期,口罩主要还是纱布口罩,以现在的标准来看,还是太粗糙,防护效果有很大提升空间。

  随着工业的发展、新材料的出现以及对微生物的认识,口罩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20世纪20-40年代

  随着对微生物和疾病认识的增加,口罩也越来越普及。

  有项统计显示,1923年,欧美医院手术室医生中超过2/3会佩戴口罩;到了1935年,几乎所有手术室医生都会佩戴口罩。显示出医学界对佩戴口罩预防感染的认同。

  下图正是对这一时期口罩使用的经典展现。

  与此同时,口罩本身也正在发生一些转变:

  (1)从可重复使用向一次性使用转变

  口罩重复使用需及时清洗消毒,增加人力物力成本以及感染风险。一次性使用可以大大减少这些问题。

  (2)口罩材质从纱布、棉花向合成材料转变

  特别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无纺布工艺的发展,为口罩制造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20世纪50年代

  1954年,美国海军研究所研究出了熔喷法无纺布(简称“熔喷布”)工艺。

  注意,熔喷布非常重要,口罩中起主要过滤作用的就是这部分。

  可以说熔喷布就是现代口罩的灵魂内核。

  (这么优秀,必须站C位

  )

  当然,这时候的熔喷布技术还不成熟,也不是用来制作口罩的。

  1958年,一位叫Turnbull的女士看中了无纺布的前景,并建议企业深入研发。她本人贡献了超百个产品idea,并主持设计一款无纺布Bra。

  而这也成为无纺布、熔喷布走向口罩领域的一个契机。

  20世纪60年代

  1961年,一款脱胎于Bra的无纺布口罩诞生了,叫做“气泡”外科口罩。

  Turnbull设计的外科口罩草图

  对的,你没看错,灵感真的是来源于Bra。

  然而,尴尬的是,它并不能阻挡病原体。

  不过,这家企业脑子很活络,人家灵机一动,直接改名叫“防尘”口罩。

  这个操作实在是太优秀了!

  举个例子,写过论文的朋友可能知道,有时候灵感乍现,奋笔疾书,嗨到停不下来,洋洋洒洒几千字。然而,写完一看,内容跟题目完全不搭噶。

  这时候又不能直接投出去,那怎么办呢?

  两个办法:

  (1)根据题目改内容,不过这基本上就要重写了,谁都不愿意;

  (2)根据内容改题目,这简单, 改个题目20个字还不分分钟的事儿。

  这家公司提出改名的人,绝对深谙此道。

  这个时期的口罩也已初具现代N95口罩的雏形。

  如下图↓↓

  20世纪70年代

  在美国一众公司的努力下,熔喷布技术得以迅速发展。

  同时,美国矿务局、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研究所(NIOSH)为“一次性使用呼吸器”制定了首个标准。

  注:在美国,口罩(mask)一般指不密合的口罩,如医用外科口罩;密合的口罩,如N95口罩,则被称作呼吸器(respirator)。如果你仔细看一下N95口罩,一般都能看到NIOSH的字样,表示通过了NIOSH的认证。

  1972年,某“数字+字母”命名公司研发出第一款“一次性使用防尘口罩”,并通过了NIOSH认证。

  经咨询内部人士,应该就是这款

  随后的几十年里,随着石油、采矿、焊接等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职业防护的重视,防尘口罩家族日益壮大,防尘、防烟、防油性颗粒成为这一时期口罩的主要用途。

  但像现在这样,在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中使用N95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则还要再等等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网友评论

相关推荐

文章排行

标签列表